探寻岁月印记,还原历史真相,古人智慧留给我们的启迪,是数千年血脉精魂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!
—— 《 古穆尔 • Gumur 》

朱德之孙朱国华被判死刑,家人为何不救他?

Zhu Guohua The Grandson Of Zhu De Was Sentenced To Death. Why Didn't His Family Save Him?

2023-03-27 06:11
朱德之孙朱国华被判死刑,家人为何不救他?

朱德老总全家福,红圈为朱国华

1982年10月30日,朱德老总的孙子朱国华,被天津市公安局逮捕。

1983年9月18日,朱国华以流氓罪和强奸罪,被判处死刑,并于9月24日伏法。

请问,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

朱德老总作为开国功臣,他的孙子为什么会被判死刑呢?

他的家人,人脉关系广,为何不托关系救他呢?

今天,简单跟大家解释一下。

朱德之孙朱国华被判死刑,家人为何不救他?

朱国华在公审现场

当年这个案子,其实跟1983年的“严打”有关。

要讲清楚这两个问题,我们先从朱老总对子孙的安排说起。

1976年,朱老总去世了,在去世之前,朱老总并没有给子孙走后门、安排高官厚职,当时朱老总的儿子朱琦,1949年以后在天津铁路分局机务段工作,是一份很普通的工作。

1974年,朱琦辞世,他的儿子朱国华,接了他父亲的班,也在天津铁路部门工作。

这个朱国华,就是朱德老总的亲孙子。

那么,年轻的朱国华,在天津铁路局工作期间,他的表现如何呢?

朱德之孙朱国华被判死刑,家人为何不救他?

朱国华

我们来听听朱国华生前在天津铁路局的同事陈光中对他的评价:

“朱国华对女性,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,老问单位谁有男朋友没,但很可惜单位没有单身女性……听说他不断换女朋友,但从没见他带过一个女孩子到单位来……”

可见,朱国华留给老同事最深刻的印象,就是“对女性特别感兴趣”,而且还“不断换女朋友”。

好了,到了1970年代末、1980年代初,中国发生了一件事,这件事对朱国华,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
什么事呢?城市治安变坏,各种盗窃,抢劫,打架斗殴,组织黑社会、强奸调戏妇女……各种违法犯罪行为,突然多起来了。

城市治安为什么会变坏呢?

答案是;因为城市里的失业青年人数,大幅增加了。

那么,城市里的失业青年人数,为什么会增加了呢?

朱德之孙朱国华被判死刑,家人为何不救他?

事情,原来是这样的:

1950年代至1960年代,中国鼓励生育,出现了婴儿潮,那么这批婴儿到1970年代,陆陆续续长大成人,可是,城市里当时工商业不发达,无法给年轻人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。

当年,有经验的行政管理决策者都知道:城里失业率增加,必然伴随着年轻人犯罪率上升,这是一条基本政治规律。

所以,当年就有了城市青年“上山下乡”这么个事。

是的,上山下乡,表面上说“青年到农村去大有作为”,但其实翻译成人话说,就是“城里就业岗位不够”的意思。

后来到了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,上山下乡取消了。

取消了之后,天文数字的青年,从农村回到城里。

于是,所有人都担心的事情,马上就发生了:由于取消了上山下乡,城里年轻人爆满,就业岗位不够。

大量的城镇青年,找不到工作。

以1979年当年为例,我国城市积累的待业人员,达到2000万,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待业人数的最高值。

其中,当年天津市待业人员最多达到38万人,占全市总人口的11.7%。

大量的待业青年,无所事事,终日在城里游手好闲,偷鸡摸狗,很快,什么偷偷摸摸,打架斗殴,结伙组织黑社会,调戏强奸妇女……城里各种的刑事犯罪,数量就上升了。

风气坏了,即使有单位的年轻人,也会被失业青年带坏。例如,朱国华虽然有工作,但,他就是被社会上那些待业青年,带坏了。

于是,国家决定:要在城里,开展一次针对犯罪行为的严打。

1980年代初我国的“严打”,它的来历,大概就是这么回事。

朱德之孙朱国华被判死刑,家人为何不救他?

中青年时期的朱德老总

1982年10月30日,朱国华突然被捕。

1983年9月18日,天津市法院做出判决,判决书上写着:

“……朱国华自1978年以来与刘增祐、郑爱民等,利用举办家庭舞会,播放黄色歌曲、看裸体画报和黄色录像、请吃饭、搞对象、交朋友、找工作、调动工作、扣压物品、揭露隐私或由同伙拦截等手段,“勾引、诱骗、笼络、控制、要挟女青年,大肆进行流氓、强奸犯罪活动。他们还将自己玩弄、蹂躏的女青年,互相转让,使受害人继续受害,从而形成以朱国华为首的流氓犯罪团伙……

1979年夏,朱国华经举办家庭舞会与两名女性崔某、张某相识,尔后与刘增祐将两人骗至朱国华家,朱国华将崔强奸,强奸得以完成是“以给调动工作相要挟”。刘增祐在朱家以堵嘴等暴力手段将张某强奸……1980年夏,朱国华还先后以交朋友、调动工作等欺骗手段,将女青年张某、刘某、张某某骗至家中强奸……

在1978年至1980年间,朱国华还先后将女青年赵某、马某、白某、王某骗至家中企图强奸,均因被骗女青年极力反抗未得逞……

以朱国华为首犯,刘增祐、郑爱民等为主犯的流氓团伙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,侵犯了妇女的人身权利,应依法予以严惩……以流氓罪和强奸罪判处朱国华等六人死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……”

朱国华上诉,但是被驳回。

在处决朱国华前,天津市高级法院发布了《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》,称朱国华等人“罪恶行为令人发指,民愤极大,证据确凿”。

1983年9月24日,朱国华被枪决。

天津市工商联常委董少臣,后来回忆这件事,他谈到:当年人们怀疑国家“严打”是否一视同仁,朱国华作为高干子弟伏法之后,大家“现在都相信了”。

可见,朱国华伏法一事,在当时的中国,具有典型的意义,也具有安抚民心的意义。

王子犯法,与庶民同罪。

那么,说到这里,问题来了:朱国华被判死刑,他的家人,为什么不帮他跑关系呢?找几个重要人物,说个情,不就可以救命了?毕竟他爷爷朱德老总,是开国元帅,人情在嘛。

这个问题的答案,是这样的:

案发当时,朱德老总已经去世7年了,他的儿子朱琦(朱国华的父亲)也早已去世了,当时朱家整个家族里,最有威望、人脉最广的,也就剩下朱德老总的遗孀:康克清。

朱德之孙朱国华被判死刑,家人为何不救他?

朱德老总和他的最后一任妻子康克清

说到这里,大家要注意,康克清虽然是朱国华的奶奶,但是,并不是亲奶奶。

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?

原来啊,朱德老总一生中先后有过六次婚姻,朱国华是朱德老总第二任妻子萧菊芳的孙子,萧菊芳去世很早。康克清是朱德的第六任妻子。

换句话说,康克清和朱国华,没有血缘关系。

不过,没有血缘关系,未必是“不救”的唯一原因。

我们要知道这个康克清,她可不是一般人,康克清是很早就参加红军的女战士,是当年井冈山上的革命老兵,1932年,康克清在江西瑞金还担任了红军总司令部直辖“女子义勇队”的队长,后来又参加了长征,是个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女战士,这种老革命,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那就是:原则性很强。

朱德之孙朱国华被判死刑,家人为何不救他?

红军女战士时期的康克清

所以,当年朱国华被捕,康克清没有出手相救。

康克清没有出手相救,也没有对此事,做出任何解释。

不过,此处无声胜有声,没有出手相救,其实也就很清楚地表明了康克清的态度:王子犯法,与庶民同罪。

作为朱德老总去世之后朱家威望最大的人,康克清都没有出手相救,那么当时在国家“严打”的大环境下,自然也就没有别人去“解救”朱国华了。

说到最后,我们来看一看,2011年,朱国华的母亲赵力平女士的一篇采访文:

朱德之孙朱国华被判死刑,家人为何不救他?

朱国华的母亲赵力平女士

《朱德儿媳赵力平谈儿子朱国华被处决始末》

(节选,赵力平亲述)

1983年“严打”期间,天津一天内处决了82人,国华就在里面。国华1957年出生,出事时才25岁。他不是什么天津人民银行的行长,刚毕业的大学生,在天津铁路系统工作。与国华一起被枪毙的还有天津警备区政委的子女。

国华不爱说,不怎么出去,他喜欢画图,制作写字台、单人床,像个“小木匠”。家里也不像人传的那样,地上有地毯,桌上有电视机,都没买。

当时的形势是“严打快打”。当时有人说把责任都推到国华身上,朱国华有他爷爷朱德,肯定不会难为他,国华被推到最前面,结果其余人被放,最年轻的国华被枪毙。

这个事情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。有很多不实的传言,比如说:“邓小平找康克清谈话了,做她的思想工作。”“康克清很气愤,说‘这是在朱老总头上动刀子!’”“康克清去天津了解情况,想给孙子减刑。”“朱家的子孙都不是康克清亲生的。她没有感情。”

其实,康妈妈从未介入此事,也没有任何领导人找她谈过话。有人说,康妈妈在饭桌上对着孙子们发火:“你们出了问题,不是个人的事,是在折腾你爷爷!爷爷有话在先,你们如果不争气,做了违法的事,要我登报声明,与你们断绝关系!”这话我也是没听过。

有人说朱国华并没有死。但我并没有见过,没见过也不会相信。别人说,时候不到,时候到了会团圆的。我已经听到不止一人说朱国华未死。30年已去,死不死无所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