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岁月印记,还原历史真相,古人智慧留给我们的启迪,是数千年血脉精魂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!
—— 《 古穆尔 • Gumur 》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Eight Historical Facts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

2023-01-01 14:15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关于邱少云

曾经网上有一些质疑的文字,说“人类不可能忍受火焰焚烧的疼痛”,我认为这类质疑,可能没有多大意义,今天,我和大家分享一些其他国家的公开案例,以供大家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。

其实在人类历史上,一个人忍受烈火焚烧,至死纹丝不动、一声不吭,先例并不少,举个例子说,1963年6月11日,在越南西贡(今胡志明市),有个法号叫释广德的和尚(本名林文息),为了抗议南越政府压迫佛教,在市中心的十字路口,叫他的和尚同伴向他的身体浇灌汽油,点着,在熊熊大火之中,释广德端坐在地面上,纹丝不动,一声不吭,直至烧死。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释广德把自己烧死,全程纹丝不动、一声未吭

当时目睹这一幕的有很多人,其中有一个美国《纽约时报》的记者,名叫大卫·哈尔伯斯塔姆,留下这样的目击证言:

“……(释广德的)皮肤慢慢开始发泡并且起皱,他的头被烧焦并慢慢炭化。空气中弥漫着人肉燃烧的气味……在他燃烧的过程中,他没有抽动过一块肌肉,没有发出一点喊叫,他本人出奇地镇静,和他周围哀号的民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……”

根据这个记者大卫的证言,可见释广德能做到很平静地忍受烈焰焚烧,并且至死都不曾动一下、也没有喊疼,而事实上目睹这件事的证人很多,大卫只是其中一个,这件往事在越南的历史上,也不是什么秘闻,在越南广为人知。

不过,从生理常识角度来看,释广德在被烈焰包围时,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因为休克、窒息、气体中毒而失去意识,换句话说,释广德名义上是烧了好久,但可能他忍受剧痛的持续时间,并不会很久。

在世界历史上,和释广德类似的事迹,很多很多,再例如近代以前的印度,成千上万的寡妇,跳进焚烧亡夫的火堆,直至烧死也不逃出来,这种殉夫的习俗,叫做“Sati”,印度人曾经习以为常,并且引以为傲,不过,同理,印度历史上的寡妇们,其实也可能在几十秒一分钟的时候就因为休克、窒息、气体中毒而失去意识,换句话说,她们也许忍受痛苦的时间,并不会很长。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在印度的历史上,丈夫去世,火化的时候,妻子跳进火坑殉夫,是习俗,也很常见

所以说,网上曾经有一些文字,质疑邱少云烈士,我认为那些质疑,即使从技术上来说,可能也没有多大意义,因为当年邱少云被美军的燃烧弹点着之后,可能他在很短(例如30秒、50秒、80秒)的时间里,就因为吸入毒气(浓烟)而窒息、休克了。

消防上有个常识:死于火灾的人,绝大多数都是死于窒息。位于重庆铜梁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成金,也是这样解释的,他说:“邱少云烈士被大火烧着不久,就因为吸入大量浓烟窒息死亡。”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成金认为:邱少云烈士是死于窒息,他虽然确实忍受了剧痛,但忍受持续的时间不会很久

也就是说,邱少云烈士虽然牺牲得很壮烈,但是他实际上忍受剧痛的时间,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短,因此我们说,有的人在意志力极度顽强的情况下,忍受持续时间很短的超极限疼痛,是可能做到的,否则,至少我们就无法解释本文开头提到的越南释广德和尚的公开案例。

今天我只是举个例子,借此给您提供一个善意的建议:探讨问题,最好不要单凭想象,不要单凭主观臆测,因为人的推理能力是有BUG(瑕疵)的,单凭想象,有时候是会出错的,这个世上的每个人,都是不一样的,有些事情我做不到的,不代表别人做不到。

关于炒面

许多历史爱好者都听说过,在朝鲜战场上,志愿军战士有很长一段时间,随身携带的主食是“炒面”。

这是不是真的?是。这是真的。

然而对于这个“炒面”,许多人都理解错了,志愿军吃的“炒面”,并不是我们理解中的“炒面条”,其实它是“炒面粉”。

是的,当时后勤部准备的口粮,是直接把面粉放到锅里炒,炒熟了,放凉之后,然后装到长布袋里。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志愿军吃的“炒面”其实是炒面粉,如图

那么,为什么志愿军的主粮是炒面粉呢?来由其实是这样的:

当时志愿军后勤补给困难,为什么困难?因为美军掌握了制空权,飞机整天追着军车炸,纵然后勤准备了好吃的,也很难送到前线去。

所以,后勤部开会讨论:给广大战士配给什么主粮,才最经济、最耐吃、效率最高?当时后勤部有个高级将领,名叫李聚奎,是个老红军,他发言说:早年他在西路军,战败了,长途乞讨,返回延安找部队,在这一路上,曾经吃过老百姓施舍的一种“炒面粉”,很香,味道不错,而且有三个突出特点:

特点一:便于携带,任何容器都能装上一大份,耐吃。

特点二:吃起来方便,打开布袋,用手抓来就吃,非常简单。

特点三:保存期限长,放在布袋里,好多天都不会变馊。

后勤部考虑补给困难,经过试吃,觉得可行,于是推广到全军了,不过,炒面粉营养过于单一,所以,许多战士因为长期吃炒面粉,患上了维生素缺乏症,例如嘴角溃烂、夜盲症等等。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当年把炒面粉装进这种长布袋

关于夜袭

当年在朝鲜的战场上,白天美军的飞机到处飞,志愿军白天行军,美军飞机从上空往下,看得清清楚楚,一通炸弹,就把你的队伍炸没了,你连行军安全都无法保证,再加上美军的火力非常强大,而且白天看得见你,打得着你,两支部队,就像是活在不同维度的生物,这仗,怎么打呢?

这个问题在当时的答案是:白天睡觉,晚上打仗。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夜袭是志愿军的基本打法

是的,当年志愿军的空军尚处在初创阶段,飞机数量少,制空权在美军手中,火力也不如美军,所以在当年朝鲜的战场上,志愿军是白天睡觉,晚上出击,而且是近距离埋伏,猛扑敌人,扬长避短,把志愿军的优势发挥到极致,也最大限度地削弱美军的优势,因为在夜晚,美军的飞机、大炮看不见你、看不清你,他们不敢胡乱发弹,即使乱发,命中率也大打折扣。

志愿军的五次战役,都是在夜间打响的,再往前一点,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第一波部队跨过鸭绿江,也是在夜晚悄悄进行的,这就是为什么过江的事情,干得神不知鬼不觉,全世界都不知道。

关于冰雕连

有的朋友听说过,志愿军里面有全连冻死的事迹,史称“冰雕连”,有没有这种事?有的。这件事简单地说,是这样的:

事情发生在1950年11月至12月的长津湖战役,主角是志愿军的第九兵团。第九兵团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的华东野战军,原本驻扎在上海、无锡一带,兵源主要是华东地区的青年男子,普遍不适应朝鲜那么冷的气候,他们的制服含棉量也较低,换句话说,当时的后勤落后,这是一个重要原因。

不过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:运气不佳。当年11到12月,长津湖地区迎来了50年不遇的北方寒流,第九兵团遇到了1900年至1950年以来长津湖地区最冷的冬天,50年最冷的冬天,就让你给摊上了,想想,该有多不走运。

而且,这次寒流的突袭,并无预兆,也就是说,谁也没想到当年会突然比往年冷那么多,而且,寒流说来就来,非常突然,寒流杀到,后勤再怎么开始有所动作,也就来不及了。那么,当时到底有多冷呢?名义上说,是零下35度左右,实际上远远不止,因为严寒夹杂了北风,所以实际温度远低于零下35度,再加上志愿军都是夜晚埋伏,夜晚的气温最低,又是在野外,所以发生全连冻死的现象,也就不奇怪了。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冰雕连(影视剧照)

在长津湖战役中,第九兵团全连冻死的,据查至少有以下三个连:

第20军59师177团2营6连

第20军60师180团1营2连

第27军80师242团2营5连

他们就是抗美援朝战史上悲壮的“冰雕连”。

关于向我开炮

我们小时候看电影《英雄儿女》中,看到志愿军战士王成面对着围攻上来的敌人,用步话机向总部高喊“向我开炮”。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“向我开炮”确有此事

王成是个艺术形象,不过,在当年真实的朝鲜战场,确实发生了“向我开炮”的事迹,而且还不止一起,共有好多起,今天我们简单回顾两起,一起的主角名叫赵先友、刘顺武,另一起的主角名叫于树昌。

先说赵先友和刘顺武,简单地说是这样的:1952年10月6日,南韩部队围攻志愿军67号高地,我军不支,敌人接近阵地,情况危急,赵先友和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:“团长,敌人上来啦!开炮打吧!”当时指挥所里团长名叫张振川,他把心一横,开炮了,把韩军都炸死了,赵先友和刘顺武,也都牺牲了。

第二个案例就是于树昌,1953年6月29日晚,金城战役,281.2高地战斗,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战士于树昌所在的地堡被敌人爬到顶上来了,情况危急,于树昌用步话机向指挥所喊话:“敌人上了我的地堡顶!开炮!向我开炮!为了胜利,向我开炮!”喊完之后,于树昌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,然后我军向该高地发射了密集的炮弹,为于树昌报仇,把敌人都炸死,收复了阵地。

关于霍英东

还有,我们有的历史爱好者隐隐约约听说过:在朝鲜战争期间,香港商人霍英东,暗中突破英美的封锁和禁运,不断为志愿军采购、运送进口的军事物资,这件事是否属实呢?

答案是:属实。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霍英东为抗美援朝秘密运送物资,贡献很大

朝鲜战争期间,以英美为首的西方集团对中国实施禁运,所以,当时志愿军打仗所需的重要物资,例如铁皮、橡胶、药品等,国内紧缺,需要从海外进口,于是,当时我国派专员联络香港商人霍英东,霍英东答应帮忙,源源不断地,从海外买入军事物资到香港,然后在一个又一个黑夜的掩护下,利用他自己的船队,把一船又一船的军事物资,运往中国大陆。

是的,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,而且到今天也不再是秘密了,早就公开了,也正因为如此,霍英东一直被誉为爱国商人。也就是说,霍英东为抗美援朝,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。

关于原子弹

有的读者问:在朝鲜战争当中,为什么美国没有对中国大陆使用原子弹呢?

这个问题的答案,其实并不复杂,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:

原因之一:志愿军是以“志愿军”的名义入朝和“联合国军”作战,也就是说,那场战争在法律上,不是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,因此,中、美两国并没有宣战,那么美国对中国大陆使用原子弹,就没有正当理由、没有法理依据。

原因之二:当时以美军为首的西方军队进入朝鲜,是打着“联合国”旗号的,既然打的是“联合国”的旗号,那么杀伤大量平民的原子弹,显然不是一个合法的、符合道德的选项。

原因之三:苏联的核武器保护。1949年8月29日,苏联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,所以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的话,它是需要担心苏联报复的。

原因之四:美国的欧洲盟友极力反对。当时参加朝鲜战争的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盟友,多次给美国打过预防针:不能有对中国使用原子弹的想法,理由非常直接:英国担心一旦美国在中国使用原子弹,那么苏联大概率会发动核报复,苏联核弹当时的射程,未必能打到美国本土,但打到英国本土是没问题的,所以英国害怕。

原因之五:美国对于朝鲜战争从一开始的定位,就是一场有限的、局部的战争,换句话说,美国对韩战的态度是“见好就收”,这场战争并非事关美国生死,所以,美国没有想过无限扩大战争的规模,它不愿意、也没有准备好打第三次世界大战,所以,美国最终未能下决心使用原子弹。

这五个原因并不完全,欢迎读者补充。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关于和日军对比

也许还有人问:美军既然打赢了日军,为何打不赢志愿军?

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:因为志愿军的整体战斗力,已经超越了二战时期的日军。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苏联援助志愿军的波波沙冲锋枪

首先第一个明显的不同,就是武器装备不可同日而语,朝鲜战争时期,苏联向志愿军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武器,例如波波沙冲锋枪(PPSh-41)、喀秋莎火箭炮、苏制高炮、苏制坦克等等,并提供苏联空军助战,火力已经超过此前的日军。再加上我军其实在战略战术上一直优于此前的日军,而且在士气上也基本不输此前的日军,更明显的区别是,二战时期的日军不重视后勤,而志愿军的后勤工作其实也优于此前的日军……所以,综合多种因素,如果跨时空来做个比较的话,志愿军的整体战斗力,优于二战时期的日军,所以,美军能打赢日军,却打不赢志愿军,符合逻辑,不是一件奇怪的事。

抗美援朝的八个历史事实

苏联援助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箭炮,当年打日本若有此神器,何须打八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