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岁月印记,还原历史真相,古人智慧留给我们的启迪,是数千年血脉精魂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!
—— 《 古穆尔 • Gumur 》

有的历史内幕,令人拍案叫绝

Some Historical Inside Stories Are Amazing

2023-03-19 10:52
有的历史内幕,令人拍案叫绝

1

一部分的历史爱好者,有这样的历史印象:

印象一:长城是秦始皇和他的臣子发明的。

印象二:长城最早是秦始皇开始建造的。

印象三: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也是秦始皇留下来的。

然而,事实的真相是:

以上全错

是的。你没有看错。以上,全部都不正确。

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:

真相一:长城不是秦始皇发明的,最早的长城的雏形,可以追溯到西周,至少比秦始皇早了500年。西周时期,我国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猃狁的侵略,修筑了连续排列的城堡,以作防御,这些连续排列的城堡,就是长城的雏形。其实在西周的战争实践中,想出长城的点子,也是很自然的事情,并不需要很高的聪明智慧,仗打得多了,自然就会萌生长城的想法,这是很自然的,并不是什么高科技、烧脑的东西。当然了,西周修筑的,是长城的雏形,并不是正式的长城。

真相二:最早修建正式的长城的,也不是秦始皇,而是春秋战国时期早期的齐国,史称“齐长城”,建筑年代也比秦始皇出生早了300多年。齐长城的遗址,从济南到青岛一线,今天仍然可以看到。

真相三: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长城,主要是明朝修的长城。秦代修建的长城,大部分已经崩坏了、灭失了,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长城,主要都是明朝的时候修建的、或者修复的。

那么,长城既不是秦始皇的发明,也不是秦始皇第一个修建,而且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也不是秦始皇留下来的,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在众多的历史信息里,秦始皇就是和长城联系在一起了呢?

答案是: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修建长城的皇帝。

是的,虽然长城不是秦始皇发明的,也不是他第一个修的,现在看到的长城也不是他的,但是,秦始皇确实是历史上第一个“大规模”修长城的人。粉丝请注意“大规模”三个字。

这些,就是关于长城的历史真相。

可见历史这东西,一不小心就会传歪。真是这样。

2

我们从小都听过“杨家将”的故事。

北宋抗辽名将杨令公,和他的七个儿子,一起保家卫国,最后全部壮烈牺牲。

请问,真实的历史,是这样的吗?

答案是:有事实基础,但是,水分很严重。

参考《宋史·杨业传》、《辽史》等资料可知,真实的历史,其实是这样的:

北宋时期,确实有一个出名的武将,名叫杨业,又名杨继业,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杨令公。

杨令公有多个儿子,其中有两个成为了保家卫国的武将,一个名叫杨延昭,一个名叫杨延玉。

有的历史内幕,令人拍案叫绝

杨家七个儿子全部为国战死,故事很好,可惜水分严重

杨令公、杨延玉、杨延昭的死法是这样的:

杨令公,兵败,躲在树林中,被辽军(契丹人)发现、击伤、俘虏,然后在狱中绝食而死。

杨延玉在和辽军(契丹人)的战斗中,阵亡。

杨延昭,不是战死的,而是病死在武职任上。

这就是故事的最原始脚本。

而至于杨令公有七个儿子、七个儿子全部战死疆场,还有杨门女将等等之类,全部都是虚构的、戏说的。

好吧,我用一个简单的表格,将戏说和历史真相,来一个比较:

戏说历史真相
杨令公战死杨令公被俘绝食而死
杨令公的第六个儿子杨延昭(杨六郎)战死杨延昭不是第六子,而是长子,杨延昭是病死,不是战死
杨令公七个儿子全部战死正史记载只有杨延玉一个儿子战死殉国,其他六个儿子都是病死、或者老死
杨门女将上阵杀敌根本没有这回事

不过,我们说话要公道,不能说因为历史有水分,就否认杨家为国家作出的贡献,虽然历史有水分,但是,杨业、杨延玉父子为国牺牲,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。

参考资料《宋史杨业传》原文:杨业,并州太原人。父信,为汉麟州刺史。业幼倜傥任侠,善骑射,好畋猎,所获倍于人。尝谓其徒曰:“我他日为将用兵,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。”弱冠事刘崇,为保卫指挥使,以骁勇闻。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,屡立战功,所向克捷,国人号为“无敌”。太宗征太原,素闻其名,尝购求之。既而孤垒甚危,业劝其主继元降,以保生聚。继元既降,帝遣中使召见业,大喜,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。师还,授郑州刺史。帝以业老于边事,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。会契丹入雁门,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,间至雁门北口,南向背击之,契丹大败。以功迁云州观察使,仍判郑州、代州。自是,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。雍熙三年,大兵北征,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、应路行营都部署,命业副之,然失利。未几,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,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。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,复陷寰州。业谓美等曰:“今辽兵益盛,不可与战。”监军王侁曰:“君侯素号无敌,今见敌逗挠不战,得非有他志乎?”业曰:“业非避死,盖时有未利,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。今君责业以不死,当为诸公先。” 将行,泣谓美曰:“此行必不利。”因指陈家谷口曰:“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,为左右翼以援,俟业转战至此,即以步兵夹击救之,不然,无遗类矣。”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。自寅至已,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,以为契丹败走,欲争其功,即领兵离谷口。美不能制,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。俄闻业败,即麾兵却走。业力战,自午至暮,果至谷口。望见无人,即拊膺大恸,再率帐下士力战,身被数十创,士卒殆尽,业犹手刃数十百人。马重伤不能进,遂为契丹所擒,其子延玉亦没焉。业因太息曰:“上遇我厚,期讨贼捍边以报,而反为奸臣所迫,致王师败绩,何面目求活耶!”乃不食,三日死。

有的历史内幕,令人拍案叫绝

杨门女将是虚构的,历史上没有这回事

3

我们在许多古装影视剧里都看到过,我们古代某些中国人打仗,会使用“铁锤”这种武器。

有的历史内幕,令人拍案叫绝

明朝铁锤,文物

于是,我们的疑问来了:铁锤这么笨重的东西,真的适合充当战场上的武器吗?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选择铁锤这么笨重的武器?我们的祖先是不是傻子?

今天,告诉你答案。

有的历史内幕,令人拍案叫绝

古董:铁锤,武器

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:

在古代中国的战场上,铁锤确实不是最常用的武器,不过,古人也确实偶尔会用到铁锤这种武器,为什么呢?其实答案简单一说,你就明白了:因为有些敌人的铠甲,实在太坚固,用长矛、刀剑等利器,根本刺不穿,那么在战场上遇到这种敌人,无奈之下,只好派出力气大的战士,用铁锤去撞击敌人,也就是说,用最笨的办法,挥舞铁锤、隔着铠甲撞击敌人的身体,以求对敌人身体的内脏、骨骼等造成伤害。

有的历史内幕,令人拍案叫绝

遇到这种铠甲坚厚的敌军,刺不穿的时候,只能用铁锤撞击

是的,存在就是合理,铁锤虽然笨重,但在某些情况下、遇到某一类的敌人,确实也是可以派上用场的。今天公众号次条的大红袍老茶,是为大家精选的好货,“一条生活馆”是正规商家,需要的朋友可以放心下单。

有的历史内幕,令人拍案叫绝